後結構主義與當代教育學探索:回到世界性真實(增訂版)好書值得你購買
這麼棒的好書 一定要介紹給大家
博客來社會科學-教育分類狂銷好書
看過[後結構主義與當代教育學探索:回到世界性真實(增訂版)]都覺得是一本不錯的好書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通過將後結構主義理解成一種「回到世界性真實」(Return to worldly realities)的倫理學與本體論立場,本書試圖從中展顯當代教育學所可能呈現出的別種風貌。本書認為,憑藉後結構主義的語藝接引,我們得以重新凝視語言、真理與真實之間的力的複雜關係,以及視域框架本身的政治性、權力性與再現性,進而重新回到對世界性真實的觀看與關注,也重新認識真理、存有、主體性之間的疊合關係與其具有的流變性、多元性與多重可能性。
本書企圖通過對後結構主義與教育學二者的接合來產製出一種後結構主義教育學,藉以展現受到德希達、傅柯、德勒茲三人思想影響所啟發出的當代教育學想像。由於後結構主義延續推演了結構主義「主體之死」的命題,對現代教育論述的基礎議題造成莫大的衝擊,本書聚焦於「主體」概念,環繞著「主體已死」的相關效應議題進行思考,開展出本書的一系列相關討論,包含:對主體性未來建構的形式可能性探究與社群可能性的想像;對教育研究中研究方法論的客觀性預設與主體性轉向的梳理,以及未來可能性的勾勒;並以傅柯晚期思想為範圍,嘗試開採其具有的教育學意涵,據以構設一種主體性教育學的可能;以此為基礎,本書繼之將思考觸角延伸至當前台灣教育學界所關注的教育議題,包含:多元文化教育、生命教育、批判教育學與另類教育。本書嘗試以後結構主義者的視角,提出後結構主義者對這些議題的理解與可能見解,做為後結構主義與教育場域更為具體的接合可能性展現。
以此為基礎,本書大膽想像一種以後結構主義立場為基礎的教育學可能面容,作為當代教育學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之一。這樣的後結構主義教育學,將強調主體與真理合一的無目的教育論,不斷想像與召喚著:對自我的逾越與解構、對差異的生成與創造,以及對自身所面對的世界性真實,無條件地予以肯認、歡笑、感激。
作者簡介
劉育忠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英國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哲學博士、比利時University of Leuven教育哲學研究中心研究。現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及國立中山大學企管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興趣關注在主體性與美學取向的課程哲學、創造取向的教育哲學、後結構取向的批判教育學、教育中的文化研究、當代歐陸思潮,以及敘說探究與創業學習等議題。
曾獲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補助(94、96、97、98年度)、國科會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英國Oversea Research Students Awards教育學術類獎學金、第十六屆與第十四屆全國學生文學獎。
譯有《教育哲學》(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Education)﹝台北:五南出版﹞專書;著有多篇專書論文、期刊論文與國內外研討會論文。中英文論文收錄於Exploring Selfhood: Finding ourselves, finding our stories in life narratives(Brighton: Guerrand-Hermes Foundation)、《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出版)、《課程研究:研究議題與取徑》(台北:學富出版)、《童年/社會/日常生活:兒童學的整合與在地性的轉向》(台北:學富出版)、《批判教育學:台灣的探索》(台北:心理出版)、《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台北:揚智出版)等書。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